1、小肚子需要小肚兜的保護
夏末秋初,寶寶很容易腹瀉,要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。給寶寶養(yǎng)成穿肚兜的習慣,護好小肚子,這樣無論穿多穿少,肚子都不會露出來而著涼。
另外,還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長形對折幾層,蓋在寶寶的腹部,把他的手腳露在外面,當寶寶睡著或者翻身時,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。
2、穿衣要適量,宜少不宜多
小孩子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,而他們又多喜歡活動。所以可以給孩子衣服穿的少一些,適合于他們好動及代謝旺盛的特點。這不僅不會凍著小孩,還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鍛煉,也會少患感冒。
3、“三暖一涼”穿秋衣
查看寶寶穿衣是否合適,只要保證“三暖一涼”就可以,一是手暖、二是肚暖,三要足暖,四要頭涼。
手暖:撫摩寶寶手心,如果是溫熱而無汗,證明穿衣是得當的。
肚暖: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,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,就會肚子痛,從而損傷脾胃功能、使脾胃不能正常穩(wěn)定地運轉,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吸收,所以,“肚暖”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(huán),睡覺時圍上肚兜,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。
足暖: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,皮膚神經末梢豐富,是對外界敏感的地方。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,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。
頭涼: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,孩子經由體表散發(fā)的熱量,有1/3是由頭部發(fā)散,如果頭部捂得嚴嚴實實,反而不利于體熱蒸發(fā),特別是當孩子發(fā)燒時,更不可捂住頭部。
4、出門要注意多帶一件,隨時調節(jié)寶寶穿著
入秋后的溫度總是難以預料,晝夜的溫差更是變化莫測。所以在出門的時候,媽媽需要多給孩子帶一件衣服,以防天氣突然轉冷。
此外媽媽們還要注意出門回家后,不能看到孩子出汗就立刻脫外套。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,而孩子適應溫差能力還比較弱,還不能很快的適應室內的溫度,這樣就很容易著涼,導致感冒。
5、加雙小襪子,秋季足部夠暖和
在夏天,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。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,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,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。嬰兒腳部幼小,可以穿腳套;年齡大一點的寶寶,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。